几大平台中,京东独有的是它基因中自带的供应链优势以及围绕于此建立的如物流等基础设施能力和生态。借此向下不断深潜,能获得其他平台无法实现的优势。实现并不容易,却是难以逾越的隐形壁垒。
截至11月11日23:59,2024年京东11.11购物用户数同比增长超20%,京东采销直播订单量同比增长3.8倍。超过17000个品牌成交额超过5倍,超30000个中小商家成交额同比增长超两倍。
如果外界能看到的冰山一角没有太大变化,那不动声色完成这一切的京东必然找到了另一种方式,对水面下的冰山进行深挖。
时至今日,中国几大电商平台京东、阿里、拼多多和新晋者抖音商城看似覆盖范围各自交错,实则已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其中京东独有的是它基因中自带的供应链优势以及围绕于此建立的如物流等基础设施能力和生态。借此向下不断深潜,就可能获得其他平台无法实现的优势。
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京东实现净营收2604亿元人民币(约37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1%;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17亿元人民币(约17亿美元),较2023年第三季度增长47.8%。
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许冉表示:“三季度,随着整体消费者信心回暖,京东收入增长加速,利润水平保持健康。”
不同于流量玩法“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围绕着供应链优势深潜带来的增长持续且稳健。
但完成这一切并不容易。以往对于电商平台来说,产品、价格、服务这三项被认为很难兼顾,京东却在依靠不断聚焦于用户体验、优化成本、提高效率的战略体系持续并全方位的深潜。
财报显示,本季度京东收入加速增长。在电商竞争如此激烈态势下,日用百货品类收入连续三个季度保持高个位数同比增长且超出行业平均增速,超市和服装品类收入都取得了同比双位数增长。
日用百货商品长尾商家多,客单价低,订单总量高,复购频次高。在京东这一品类增长的主要带动者是京东超市。
当下“低价”已是各个电商标配。以往低价能够吸引用户,但平台不得不牺牲一部分利润,甚至是降低品质,损伤用户的利益。
而且对于平台来说,随着用户消费心智升级,“卷低价”已经没有竞争力,以“头脑简单”的补贴,已经换不来持续的增长。
京东超市的做法,是让低价伴随着品质。始终从零售的本质入手,从供应链效率中优化出空间,才能让用户、品牌商家真正得到实惠。
这种“深潜”也带动了整个品类的增长。所以在今年京东超市十周年之时,许冉曾对外表示,京东超市是京东集团决胜下个十年的重要战场。
事实上,能实现低价好物,背后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京东对极致服务的“深潜”。
由于拥有自营基因和围绕着供应链的自建团队等积累,京东可以实现其它平台无法实现的服务能力。
核心品类3C数码的增长,就是最好的例证。第三季度,京东3C数码销售收入1225.6亿元,同比增长2.7%。的服务收入约55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6.5%。
一方面,这个品类的强势回暖和全国范围内的“以旧换新”有关。今年7月25日,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
自8月26日起,北京、广州、上海、浙江、四川、等全国20余地的以旧换新政府补贴活动陆续上线京东。同时,京东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投入65亿元,准备为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提供有力支持。
另一方面,大件产品的依旧换新涉及到旧品取货和新品安装,凭借多年深耕的自营模式和先进的物流履约能力等差异化供应链优势,京东可以提供“送、装、拆、清”一体化服务,并且让消费者能够轻松省心地享受政府补贴的流程。
对于京东来说,一个合理且稳健的增长战略,必须符合零售本质,并紧密贴合于此全方位的覆盖供应链,才能让用户同时拥有低价好物和极致服务。
而在这个过程中,京东作为中间环节,也只有通过供应链的优化,才能使商家让利用户的同时还能让商家自身盈利。
去年年初以来,京东的“春晓计划”就针对第三方商家,从多个方面助力商家简单开店、轻松挣钱。例如“京东招商”,商家最快1分钟即可通过该微信公众号极速入驻。
2024年三季度,春晓计划进一步升级,推出“三大星级规则升级”等15项新举措,帮助商家享千亿级流量扶持、超亿元广告金补贴。
此外,京东的“厂货百亿补贴”还为白牌商品、工厂直供产品提供专属流量补贴、价格补贴以及物流补贴,帮助产业带商家打造爆品、提升日销。
在这些动作之下,财报显示,三季度,京东第三方商家成交用户同比增长超20%,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在刚过去京东11.11期间,也有超30000个中小商家成交额同比增长超2倍。
对京东来说,上述一切“深潜”的实现,都需要运行于在京东庞大的供应链基础设施之上。
截至三季度,京东供应链基础设施资产规模约1610亿元,京东物流已运营超过1600个仓库和由云仓生态平台上第三方业主经营的超2000个云仓,仓储总管理面积超3200万平方米。
同时,超过1000万SKU自营商品的存货周转天数继续保持30天的全球领先水平。
这些靠自营获得的供应链服务能力,自然也会被京东作为竞争力服务于中小商家。
2024年初,京东推动第三方商家实现“59元包邮”。财报显示,截至三季度,今年已有近5亿笔第三方商家订单使用京东物流配送,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
只不过,如今的供应链基础设施能力更多来自于数实结合,截至三季度京东研发投入已累计超1300亿元。其中,京东云的言犀大模型,京东物流“智狼”的货到人系统、搭载感知大模型的物流无人车技术等,都带来了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目前,几大电商平台在水面上都完成了人群、品类的全覆盖。但也是这种相似,迫使它们必须走出各自的路。
相比之下,京东的“深潜”符合其基因,虽然需要持续且耐心,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收获鲜花和掌声;但那确是最容易建立出各种隐性堡垒的。
原因reason主理人黑豆,知名媒体人。曾任《中国企业家》高级记者,36Kr主编。写过一系列丰满的人物,预见过一些重大的事;游离人世间,一脚商业一脚娱乐的浪荡……